开食品厂就要办食品生产许可证,还要定期审查。你可千万别以为很容易,听听这位小老板的满腹苦水你甚至有可能打消办食品厂的念头。
在东部某县城,赵飞(化名)经营着一家小食品厂。说起多年的办厂经历,赵飞感慨,“办理生产许可证已成为中小食品企业最大的负担。一个证办下来县、市、省三级就要花费五六万元,每年养证费2万多元,我这个小厂利润微薄、难以承受。”
搞不懂的复杂手续
按照规定的程序,企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,首先要向市级质监局提出申请,经其审查、受理后将材料上报省质监局,由后者派审查组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查、抽样检测,最终由省质监局决定发证与否。
从上述流程看,企业办证与县(区)级质监局无关。可包括赵飞在内的许多小企业都要求助当地的质监局,缴纳数额不菲的咨询服务费。
“办理许可证手续多、耗时长,申请书包括各种合同、图纸、发票、照片等多达数百项,每次都要动员十多个员工准备近半年时间。”尽管经历了两次办证,赵飞至今仍然“摸不到头绪”。
最让赵飞头疼的是,一个小微企业与大型工厂一样,要建立三四十项质量安全规章制度、多达数万字。光有制度还不行,各种制度还附带有一系列表格。如一个采购制度要涉及采购计划、合同、供方评价、清单、采购标准、进场验收等项,每一项都须建立一本表格。
“制度、合同、发票、照片……我们根本不知道究竟需要多少材料。”无奈之下,每3年换发新证时,赵飞都向县级质监局缴纳约2万元/单元的咨询服务费,多个产品单元则要累加计费。
按照办证流程,企业申报材料必须首先通过市级质监局的审核。但要通过受理这一关并非易事,分为初审、审查、审核、决定四个环节,有时得跑数十趟。
说起办证的感受,赵飞坦言,申请许可证许多手续流于形式,与食品安全关系不大。如,企业还没有获得许可证时就被要求制定《质量目标》,如“原材料进厂合格率100%,产品出厂合格率100%、顾客满意率85%以上[再如,每个企业都要设立办公室、财务科、采购科、车间主任、质检科、销售科等部门,他的工厂小、人数少,只好找人替名。
难以理解的收费
目前,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批是按照工业产品标准、以产品单元计费,每个单元收费2200元。可实际上,赵飞的花费远不止这些。
除县局收取的办证服务费外,发证检验费、计量器具检测费、化验员培训费、仪器设备检测费、委托检验费……大大小小十余种收费,少则数百元,多则近万元。
检测一个设备有时比设备本身的价值还高。买个天平1000多元,可检测费就要1800元;一个压力表不足百元,检测费120元。
让赵飞困惑的是,花了上万元购置了崭新的化验设备,本身有着质监部门的鉴定合格证明。可申请许可证前还要质监局所属计量所进行重新鉴定。
命运大考需要些潜规则
当企业准备好大量材料,缴纳了各种费用后,就会迎来决定命运的大考——现场审查。
“第一次现场审查,审查组人员从两个不同的地市前来。审查人员刚到工厂,就拿出交通发票,要求企业报销。企业包吃包住。”在赵飞的心目中,“贵客来了,这都是应该的。”
现场审查组一般由省局抽调两三名质监人员和一名当地县(区)质监局的观察员组成。现场审查一共有37个大项,任何一项如果被判为“不符合”,企业就必须重新申报;如果有“基本符合”项,则要限期整改。
然而,申报许可证手续的复杂性、模糊性,导致审查人员宽严尺度较大。例如,同样是缺少防蝇、挡鼠措施,有的成为了“不符合项”,有的成为了“基本符合项”。
如果现场审查不合格,企业就要重新交纳2200元申请费,数百项材料要重新上传,排队等候审查。赵飞抱怨道,“如果企业有‘不符合项’,为何不能中止审查,待企业整改后再继续审批,非要企业耗费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从头再来?”
赵飞透露,现场审查有时需要送红包,每个单元每个审查人员一般为两三千元不等。这可以说是潜规则。
据赵飞估算,每次“换证”他的花费高达五六万元。不仅如此,每年两次委托检验费7000余元,年审时县(区)局食品科收取的年审费4000多元,质检所一年两次化验费近6000元,计量所设备检测费每年2000元,条形码费2000元,外包装标签费、每年质量会议的会务费、订阅报纸杂志费……每年他维护许可证的费用要2万多元。
文/南丰
加微信公众号,了解最新创业信息:cyy2022
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难费用高“愁死”小工厂
网址: